时间:2023-02-06 12:25:37 | 浏览:251
文化溯源【云南昌宁苗族“十八件套”服饰有多美?】云南保山市昌宁县苗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当地苗族人民将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,再用土布机织成火麻土布,苗族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绣出各种图案,七彩盛装被称为“十八件套”。但事实上,一套苗族盛装不止18件。专家认为,昌宁苗族斑斓的服饰是一部苗族活的“史书”,记录着苗族的迁徙和苗族的文化。近年来,当地给项目、给政策、给资金,下大力气促进昌宁苗族服饰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维东 通讯员毛三)
来源: 光明日报
文化溯源【云南昌宁苗族“十八件套”服饰有多美?】云南保山市昌宁县苗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当地苗族人民将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,再用土布机织成火麻土布,苗族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绣出各种图案,七彩盛装被称为“十八件套”。但事
贵州省地图中国地理:贵州省(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篇)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,简称“黔东南州”或“黔东南”,位于贵州省东南部、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。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铜仁市、遵义市相连,与湖南省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。黔东南州为“
图为苗族传统项目“上刀山”。(花溪区文化馆提供)日前,花溪区苗族“四月八”风情节在高坡云顶草原举行。“四月八”作为苗族同胞的重要传统节日,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,已成为各民族互相学习、共促发展的节日,更成为了花溪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。今年花溪
华夏几千年来衣着华夏。中国传统服饰有多丰富?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享受千年华服之旅吧。华服 - 史前至商周时期回望数万年前,人类学会了用骨针缝制衣服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也许是受到制作绳索和竹篮的启发,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,中国祖先开始用植物纤
《礼记》有云,天子九鼎,诸侯次之。由此可见,在我国古代各个阶层之间制度之森严。从衣食住行,到礼器仪仗,无一不在阶层之间划下了铮然的分界线。礼不可废,制不可逾,是古代深入人心的规矩,因此,古代服饰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产生了区别。这种层级森严的等
来源:人民健康网一所高校自主设计的学位服袍身效果图。 设计:赵偲汝吴海燕丝绸服装设计《富春山居图》系列之一。作品以元代黄公望中国画《富春山居图》之《剩山图》和《无用师卷》分离300多载后重新合璧为主题,用中国服饰演绎两岸“同根同源”的深邃内
中国是礼仪之邦,服饰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,如华夏的内涵就包含了华美服饰的意思。如古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就是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。中国服饰的基础主要从先秦,中国后世服装的众多形制均在先秦时才逐步产生和固定下来,如比较完善的有上衣下裳的冕服制及连体式
最近,抖音电商服饰行业在春夏上新之际出了一份洋洋洒洒五十多页的“2022抖音电商十大潮流生活趋势报告”,这原来是各大时尚杂志的选题范畴,但在时尚话语权转移的当下,趋势预测变成了从电商平台向品牌商家的传递。基于超6亿的抖音日活用户数据,抖音电
比赛现场 供图云南网讯(记者 张成)12月19日,为期两天的2021第三届云南省户外运动嘉年华系列活动——云南省第七届攀岩公开赛在昆明市大悦城TNS攀岩馆落下帷幕,百余名参赛运动员上演激烈的较量,一展“岩壁芭蕾”的魅力。由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
又到了瓜果飘香的时节。昨天(9月22日)是第三个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2020年云南省“10大名品”和绿色食品“10强企业”、“20佳创新企业”表彰会在云南省大剧院召开,名单也最终揭晓。10大名品、10强企业、20佳创新企业今年的“10大名品
自己做的两个小视频,不知道为什么格式错误,把地址粘在这里,不要嫌弃我笨~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3MDc3MjYzNg==.html#paction (重庆云南)http://v.youku.com
碧螺春是闻名中外的名贵绿茶之一,其条形纤细,卷曲如螺,白毫显露,雪花飞舞,清香袭人,滋味鲜嫩爽口,叶底嫩匀,完整成朵,实属茶中珍品。中国著名茶树良种,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,植株属乔木型,芽体肥硕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,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
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(记者 蒋涛)“云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,因为普洱茶不影响晚上睡觉,这跟其他茶非常不同,而且对胃非常有好处。”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0日在北京表示。当天,中国外交部和云南省政府在北京举行“开放的中国:魅力云南 世界共享”
云南小众目的地之普洱澜沧 今年,受疫情影响,几乎不敢安排远距离的旅行计划。再加上天气也热了,在周边转转都觉得束缚,戴着口罩走几步路整张脸就变得热腾腾的,还容易产生烦躁情绪。旅行和出走,原本都应该是一件自由又快乐的事情,带着担心和害怕,再加
烤茶是云南少数民族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,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。所谓“每日必饮三次茶”。 据《茶经》记载,在唐朝时期,人们也喝烤茶,他们将制好的茶饼直接放在炭火上,待卷曲的茶饼伸展开,再近火炙烤多次。云南虽是茶源地,但古时制茶的技艺并不精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