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2-03 18:48:31 | 浏览:264
案例篇:
男子线上付费交友 花6万元未见真人
近日,横州市的L先生想在某款交友App上交友,但平台要求购买虚拟货币后才能交友,平台还会根据聊天时间、次数扣费。他在该平台上先后与两名女子聊天,花了6万多元却始终无法见到真人,于是报警。
网聊四天确认关系
L先生今年48岁,2018年妻子病逝后,他一人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。曾有村民给他介绍女友,被他拒绝。
2020年8月,L先生突发疾病急需手术,当时没有一个家属在场帮他签字。
“这次经历对我触动很大,觉得还是要找一位伴侣,彼此也有个照应。”术后躺在病床上刷手机时,L先生看到一个名为“巧遇”的相亲交友App链接,抱着试试看的想法,他下载安装了该软件。
注册后,一个网名为“然然征婚”的女子主动与他搭讪。两人线上交流4天后,便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。
亲密度取决于“花朵”
据了解,男性需要购买虚拟货币才能在该平台上与女性聊天,不同的聊天方式价格不同。
L先生说,他购买了平台虚拟货币“花朵”,向“然然征婚”发一条文字信息会被扣10花朵,发语音电话每分钟扣54花朵,发视频电话每分钟扣70花朵。如果赠送虚拟礼物就要更多花朵,一个虚拟包包就要3000多元现金。
他说,双方要达到一定亲密度才能加为好友,而亲密度取决于花费了多少“花朵”。他多次购买“花朵”并与“然然征婚”加了微信,但通过微信很难联系到对方,“我用微信联系,她就不理我,当我用平台联系,她就回复,还要我给她在平台上送礼物”。
L先生为见到真人,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找到南宁市武鸣区,但对方以各种理由爽约,并未现身。
2021年1月,L先生发现“然然征婚”有多个账号,同时在线上与他人交往。双方沟通不愉快后,对方将他拉黑。随后,平台另外一名女网友又主动与他联系,而套路如出一辙。
“我先后为这两个女网友花了6万多元,却始终见不到真人。”L先生说。
质疑诈骗投诉无果
L先生两次在该平台交友碰壁,认为平台上的女性账号并非是以交友为目的,而是以欺骗的手段骗取他的钱财和感情,平台设置付费聊天功能亦是非法敛财。对此,他要求平台退还他充值的费用。
平台客服回应称,“平台的用户都是真实用户,如果不是真实用户,可以进行举报,平台会核实处理”。
因不满平台的操作,他一年来先后多次向横州市公安局附城派出所报警,并向警方提供了一些相关交易流水等证据。
1月26日,附城派出所回应,因暂未掌握平台有关诈骗等证据,不予立案。
女性账号专设赚钱权限
记者调查发现,男性账号需充值平台虚拟币才可以和女性聊天,女性账号需要实名认证后才能发送更多消息。平台仅对女性账号开设赚钱权限,设置接收文字、语音、视频信息的收费标准,且账户活跃度和等级越高,收费额度越高。
登录女性账号后,系统会提示新人如何赚钱,并宣传一个名为“月入过万不是梦”的培训,同时还会引导女性提醒对方充值。上述内容,在男性用户界面上并不会出现。
一位女性账号使用者透露,想赚钱就要和男方聊天并要求男方送礼物,其收入平台会收取40%左右的提成。
据调查,消费资金会进入“深圳字节时代科技有限公司”名下,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负责人,对方一直未接听。
现象篇:
线上陪聊陪玩,付费交友明码标价
记者调查发现,线上付费交友日益火爆,不少商品也由此衍生。一些商品明码标价,甚至可量身定制提供特殊服务,有从业者月收入高达3万元。付费交友现象及产业链背后,谁是利益和情感的获得者?
付费交友种类繁多
付费交友,顾名思义就是将交友商品化,花钱买到你想要的朋友。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这类商品主要存在于互联网平台。
交友软件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:有提供文字、语音、视频聊天的;有通过陪玩游戏进行交友的;有可以买到网络歌手时间点歌交友的;甚至还可以买到线下陪逛街等。
记者了解到,从微信、QQ群,到一些小众的分类交友、游戏软件,都开始出现付费交友产品,有的甚至明码标价。
微信、QQ群的付费交友产品多以“群商铺”为主,消费者可以在群里直接提出自己的线上交友需求,之后管理人员会将其拉入接待群。
“我们有5个接待群,顾客须消费1000元才能进群。”一名经营“群商铺”的某俱乐部工作人员说。
皮皮蟹App、TT语音App、玩偶开黑App等软件则提供一些付费的语音交友、陪玩游戏服务,消费者可直接登录下单。
入行还需通过考核
记者调查多个付费交友消费群发现,成员多在18岁至50岁之间,期望在网络上得到精神慰藉。
31岁的离异男士邹先生说,现实中少有接触异性的机会,为了找到另一半,他选择在App付费交友。
想在付费交友行业赚钱,有的还需要接受考核,从业者可分兼职和全职。
记者进入一个“群商铺”线上应聘微信群发现,管理员会出一道语音考核题,要求应聘者说出设定的文字内容并进行自我介绍。考官将根据声音是否好听、游戏段位是否合适、是否具备良好交流能力等因素决定去留,留下的人员将进行技能划分并备注标签,最后分配在不同岗位服务。比如,有的从业者适合普通聊天、有的适合声优接待、有的适合哄睡服务等。
在某俱乐部微信群店铺做全职游戏陪友的小懿去年7月入职,每天需要接6至7小时的陪玩游戏单,平均每月可以拿6000元。另外一名专职线上陪玩、陪聊从业者吴先生,有时候一个月可赚3万元,但因身体吃不消等原因最终离职。
陪聊的或是机器人
据调查,付费交友平台会从消费者充值款和从业者收入款中抽取提成营利。
一名在微信群商铺从事游戏陪玩的用户告诉记者,每月需要给平台管理者200元会费,平台会从他成交的订单收入中抽取20%。
付费交友平台比心App曾规定,对供职者的收入会抽成10%,而提现至银行卡时,还需要收10%的税,所以平台将扣除供职者收入的20%。
随着线上付费交友现象的出现,淘宝也开始有一些店家提供付费交友App程序开发服务。
一名店家客服称,投资者还要求软件增设机器人文字和语音自动发送功能,营造出虚假人气,“也就是说,有时候在这些交友App上,和你对话的是软件设置的‘机器人’,并不是一个真人”。
分析篇:
如何理性看待付费交友
一些网友在平台付费交友后的评价。
有人花6万元交友却见不到真人,有人在这一行业月入3万元。如何理性看待付费交友?它能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?
专家:存在说明有需求
中国心理协会临床注册心理师、广西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毛小玲认为,付费交友产品的存在,说明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心理需要。她表示,人性是多面的,往往现实生活中不会向他人展示阴暗一面。线上付费交友,一些人可以借助网络的匿名性摘下“面具”,交流更为洒落、真我,并得到心理的满足。
业内人士、心理专家张双玉认为,生活节奏快、生活压力大、时间碎片化,让人们的交际圈越发狭窄,而网络比现实更容易获取交友资源,这也吸引更多人使用线上付费交友的方式,快速满足交际、猎奇、心理疏导等需求。
“不排除一部分人存在社交焦虑症和社交障碍。他们通过线上付费交流,或可避免一些尴尬。”张双玉说。
声音: 有人认可有人批评
有付费交友经历的张先生说,他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,与自己的失业经历有关。
他说,曾失业半年时间,因为不敢跟家里人和朋友们说,只能自己憋在心里,最后选择付费陪玩的服务:“打游戏时点几个陪玩,就算我不讲话,也会开心一点。”
一些从事付费交友行业的服务人员称,该产业满足了自己的物质需求,但也会面临一些困扰。
“我因为长期接一个女孩子的陪聊单,对她产生了感情,但每次交易结束她就消失了,这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子。”今年21岁、曾在虎牙做陪玩人员的小然说,服务过程中,一旦无法平衡金钱与感情,虽然能赚钱,但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。
不少消费者在付费交友平台交友后,对这类平台提出批评和不满,认为平台只为盈利,并存在欺骗的性质,最终既破财又伤情感。
一些平台网友打着交友名义涉软色情服务。
提醒: 谨防隐私泄露被骗
南国法援律师赵明堂认为,付费交友本质是金钱交易行为,属于服务行业,在发展的过程中,应做到遵纪守法、不违反公序良俗。消费者进行付费交友,因网络用户匿名性等特点容易放松警惕、降低防范意识,不排除一些不良从业者服务期间采集个人隐私并进行传播、营利,甚至敲诈消费者等。消费者应及时保存相关证据,防止被骗,并利于后期的维权。
心理专家张双玉认为,消费者应该选择一些正规的大平台进行消费。同时,如果有社交恐惧症、社交障碍,可以从学会赞美他人做起,并适时参加一些社交课程的培训,提高交际能力。如果有一些心理问题,可寻求心理医生、正规机构进行疏导、治疗。
监管: 多个陪玩App被下架
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平台打着付费交友的名义,推出一些软色情服务,不乏有服务人员借着陪聊天、陪打游戏为由头,进行色情表演。受此影响,目前不少人认为有“陪练”“陪玩”等字样的付费交友产品,是不正经的产品,一些从业者也不愿主动向朋友提起自己的职业。
其实,一些正规的岗位已经被有关部门认定为新职业。其中,2019年,人社部官网已公布电子竞技员为新职业。《中国电子竞技陪练师标准》的制订,为相关行业组织开展电子竞技陪练师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依据。
“行业要想良性发展,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指导的力度。”赵明堂说,同时需要制订该行业的具体法律条例,并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。
据悉,国家已经针对涉黄、打擦边球的“陪玩”进行监管和处理。国家网信办分别于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、11月对“陪玩”行业进行了整治,涉嫌违规的软件皆被约谈,并要求全面停止其陪玩功能和服务,集中清理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。2021年9月7日,小鹿陪玩、Hello语音、比心、可可西里、咪呀、一派等多个知名陪玩App被无限期下架。
案例篇:男子线上付费交友 花6万元未见真人近日,横州市的L先生想在某款交友App上交友,但平台要求购买虚拟货币后才能交友,平台还会根据聊天时间、次数扣费。他在该平台上先后与两名女子聊天,花了6万多元却始终无法见到真人,于是报警。网聊四天确认
在离家不远的公园里扎上帐篷、铺上野餐垫、精心摆放食物,然后拍照发朋友圈——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家住安徽省合肥市的吴强照例选择和朋友一起去野外露营,“选择诗和远方,亲近自然,放松心情”。吴强发现,最近每逢周末、假日,合肥市各公园内帐篷林立,大人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济南报道一支圆珠笔,不管是外观、尺寸、规格、还是重量,都与普通的圆珠笔没什么差别。但当其中一端的笔帽被拔下,露出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真刀。近日,河南一位学生家长上传的这段圆珠笔视频引发网友关注。刀身厚,刀尖窄,刀
每经记者:夏冰 每经编辑:文多马上就要开学了,你的文具都买好了吗?8月28日,话题#一支中性笔卖55元#、#文具为什么越来越贵了#、#高价文具值不值得买#登上微博热搜,引发热议。不少消费者将高价文具称为“文具刺客”,认为被华美包装裹挟的成本
一支圆珠笔,不管是外观、尺寸、规格、还是重量,都与普通的圆珠笔没什么差别。但当其中一端的笔帽被拔下,露出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真刀。近日,河南一位学生家长上传的这段圆珠笔视频引发网友关注。刀身厚,刀尖窄,刀身还不短,据这位家长介绍,这支笔是孩子
□ 本报记者 韩丹东□ 本报实习生 关楚瑜今年5月初,广东东莞的林佳(化名)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某机构投放的一段“58元开无货源网店”的广告,由于原本就有开网店的打算,所以她点击了视频下方的链接,添加该机构招生老师的社交账号进行了咨询。该机构招
今年5月初,广东东莞的林佳(化名)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某机构投放的一段“58元开无货源网店”的广告,由于原本就有开网店的打算,所以她点击了视频下方的链接,添加该机构招生老师的社交账号进行了咨询。该机构招生老师告诉林佳:“只要花388元,我们就可
来源:法治日报□ 本报记者 韩丹东 □ 本报实习生 王 奇 “鼻准丰隆隐秀、山根直贯印堂,其相理十分优秀……主个性宽宏慈善、吃苦耐劳,中年事业有成。作为面相的‘中岳’,鼻子有怎样的骨相,容貌便会具备怎样的气质,尤其这种天然的骨相美更经得起打
(观察者网讯)当地时间9月3日,美国《拉斯维加斯评论报》调查记者杰夫·日尔曼(Jeff German)被发现在自家门外遇袭身亡。 《拉斯维加斯评论报》称,警方于3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接到报警电话,抵达现场后发现日耳曼倒在自家门外,身上有刺
大象新闻记者 周兰门槛不高的“种草笔记”能转化为收入,这一“福利”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小红书。3月15日,有网友向大象新闻爆料小红书平台上“种草笔记”和评论测评存在种“假草”的情况。事情到底如何呢?对此,记者进行了暗访,了解到一些“种草
来源 | 都市现场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删除来源必究近日,南昌市东湖区的黄女士给《都市现场》打来电话反映,家里70多岁的老人最近要跟人去湖南参观旅游,因为老人说,要花将近3万块钱买一款产自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黑茶,为此卖茶的人组织老人
摄影:江丽雯3月1日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《2021年度中国社区团购市场数据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2021年中国社区团购交易规模达到1205.1亿元,同比增长60.4%。从2018年到2021年,社区团购飞速发展,其中2019年增速达到最
“只剩下烟草味的烟弹了,这还怎么抽?”“趁着还没下架,快囤货吧。”“涨价也得囤啊,以后都抽不到最爱的‘菠萝旋风’了。”……涨价热和囤货潮的出现,要从电子烟“新规”说起。近日,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《电子烟国家标准(二次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提到
参与者只需用言语简单描述自己希望看到的画面,AI便可自动生成相关画作……近期,网上#呼叫AI帮我画#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。漫画:高岳据了解,AI绘画就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创作绘画,AI算法通过从一组训练图像中学习来创建一幅画,然后根据训练图像
长江日报7月4日讯7月2日,“香奈儿因以次充好被罚21万”登上微博热搜。据天眼查APP显示,香奈儿(中国)贸易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行政处罚,事由为香奈儿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,罚款21万元。早在2017年2月,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